河南省
@郑州日报:郑州加大加快住宅用地供应保障“住有所居”目标
近日,郑州市市本级2018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出台,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大加快推进住宅用地的供应,并且首次提出了“建设人才公寓”“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等方面的明确要求。
平衡供需 加快住宅用地供应
对于房价,人们一直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口,归根结底还是供需问题,要看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在我国,归根结底,还是供给侧改革的问题。”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指出,对于正常的楼盘销售,1年左右的销售周期是正常的,3年左右没有销售完就是滞销,说明供过于求,需要去库存;如果6个月楼盘被售罄,说明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日前,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发布消息称,2017年郑州市商品住房累计可售面积达到1778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7.6个月,郑州供需已回归到合理区间。此次郑州加大住宅用地的供应,是为了保证供需平衡。
在郑州市市本级2018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明确提出,郑州将“全面分析前三年的供地情况、在建用地情况、住房建设和销售情况等,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统筹安排好计划。同时结合我市的‘郑九条’‘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保障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稳定房价,加大加快推进住宅用地的供应”。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在提高品质、把控细节、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缩短工期等方面优势明显。随着装配式施工技术越来越多地在住宅领域得到应用,正在掀起中国住宅产业的新变革。
近年来,在房地产建造工艺亟待变革、绿色环保备受关注的趋势下,装配式建筑从国家层面到产业层面,从行业层面到企业层面,正在引发越来越大的关注和扶持。2017年,住建部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宣告发展装配式建筑上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全装修、装配式的住宅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所需,而国家及各省市针对装配式建筑推出的各项支持政策及优惠措施,将推动更多装配式住宅的推广和落地。预计2020年中国装配式住宅面积将达到1.1亿平方米,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拥有显著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迎来极大的发展新机遇。
在江苏镇江,记者曾参观过镇江威信广厦模块建筑产业基地,令记者眼界大开:以墙体浇筑工艺而制,预埋了门洞、窗洞、水电管线,填充了轻型混凝土的墙壁在机器的运作下完成拼接;有吊顶、有窗户,甚至完成了精装修的小房间排列有序,只待运到施工现场垒叠。当时记者心中便留下疑问:这样的装配式建筑,离郑州还有多远?
其实,装配式建筑并非遥不可及,实则触手可及。
2017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倡导具备条件地方发展现代木结构装配式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017年,我省新建32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示范项目,涵盖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和市政工程,郑州、新乡两市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中建七局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2018年1月28日,河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协会在郑州正式成立。
而今,在郑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首次将装配式建筑列入计划,并明确“在2018年计划供应出让住宅用地中选取不少于10%的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以硬性指标的规定大力推进郑州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新理念、建材业的新创新、环保业的新举措,是建立在新材料、新模式、新技术基础上的建筑业革命,也是大势所趋。”宋向清告诉记者,“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有利于提高建筑效率,节省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建筑污染,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建筑物安全度。装配式建筑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材料也已经可以批量式生产,因此,只要开发商和建筑设计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装配式建筑物很快就会在郑州诞生并推广开来。”
政策
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大加快推进住宅用地的供应。在计划编制中,对棚改安置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在供应计划中要求各区选取一定数量地块建设人才公寓。
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新产业,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优先安排新产业发展用地。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在2018年计划供应出让住宅用地中选取不少于10%的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
强化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土地供应,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各区商品住宅 计划供地情况
金水区 94.27公顷
二七区 203.60公顷
管城区 294.37公顷
惠济区 72.08公顷
中原区 122.79公顷
高新区 71.92公顷
经开区 36.06公顷
郑东新区 81.03公顷
2018年郑州市市本级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218.74公顷,比2017年计划供地多333.61公顷。
住宅用地计划供应1056.36公顷(含装配式住宅用地1607亩),比2017年计划供地多213.32公顷。其中,商品住宅计划供地977.31公顷。
广西自治区
@经济日报 :南宁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张,广西南宁市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
为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广西南宁市日前出台了《南宁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2017—2020》,指出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住宅全装修项目比例达到50%以上,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采用全装修,使装配式建筑成为南宁市住宅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规划》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环境、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生产体系和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基本建立,力争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装配式建筑成为南宁市住宅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工厂化预制构件在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市政工程中普遍应用,建筑品质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规划》提出,政府投资建设的学校、医院、交通、体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建筑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在市政工程中积极推广使用工厂化预制构件,适用于工厂预制的地铁管片、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道路和桥梁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全面落实“招拍挂”出让地块的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到2020年实现商品住宅开发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建设。
四川省
@四川日报:2020年四川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三成
近日,四川省住建厅印发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培育8个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和5家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
《方案》提出,推进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成品交房,推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和协同施工,并与主体结构交付验收同步;鼓励全装修提供大空间灵活分隔及不同档次和风格的菜单式装修方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进整体厨房卫生间、集成化设备管线、预制装配式轻质隔墙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
《方案》明确,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全部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和深度融合。此外,四川省还将建立全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目录,规范生产企业部品部件技术标准、规格型号、产品种类等,控制部品部件质量。
此外,四川省将鼓励发挥省装配式建筑专家库专家作用,加大装配率较高的高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施工工艺工法的总结编写,加快形成一套包括设计、生产、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
广东省
@金羊网:珠海绿色建筑发展步伐加快
4月2日至3日,第十四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简称“国际绿建大会”)在珠海召开。据悉,这个深耕北京13年的国际盛会,首次在珠海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推动绿色建筑迈向质量时代”,来自国内外各建筑节能领域的参会代表超过3000名。
绿色建筑智能生活引关注
绿色建材、环保家电、新风系统、废水处理……在第十四届国际绿建大会的展陈馆中,来自国内多家企业现场展出了各自的最新技术,让人领略一番“绿色革命”的影响力。
在展览馆中区,拿下雄安“第一标”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展出了以钢结构为主体结构的精品工程模型,包括装配式建筑、城市慢行交通设施、智慧车库、智能化工厂等,体现了生态、宜居、智能、高效的模块化建筑理念,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前来交流咨询。
据了解,装配式建筑,即绿色人居系统是一种三维模块化绿色钢结构建筑产品,通过多元化组合实现不同的建筑功能,构造出多变的建筑空间,同时该产品集成了太阳能、新风系统等节能技术,是一款生态、宜居、智能、高效、多元的建筑产品,成为建筑界“新宠儿”。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具有国家重大历史性战略意义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到广东省重点项目“深广·渠江云谷”项目,均是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造模式。
近年来,国内城市停车位缺口持续上涨,停车难问题也引起热议。中建钢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已在实验基地完成了六类智能立体车库的样库建设,并针对新能源公交车、自行车立体车库进行研发推广。泊位数为50个的垂直升降立体停车库,占地面积仅为60平方米,实现了极小地块的停车立体化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
珠海绿色建筑发展成效明显
作为首批中欧低碳城市之一的珠海,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成效。珠海市住规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7年年底,珠海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2038万平方米,累计获得标识项目71个,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的绿色建筑占比超过50%,推进绿色建筑由“浅绿”向“深绿”发展。
在绿色建筑和建材推广方面,珠海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法规。在全面推进全市搅拌站绿色生产改造方面,一星级比例达80%以上,其中二星级比例达50%的目标基本实现,尽管受到了台风肆虐,但绝大数企业仍迎难而上,生产环境切实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去年珠海遴选了“珠海横琴国贸大厦”等11个项目为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给财政资金补助。去年12月,成功举办“2017年珠海市绿色建筑暨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现场会”,有力带动全市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
企业
@腾讯大粤网: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远大住工第十四届绿建大会成焦点
2018年4月2至3日,第十四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开拓者、智造者和引领者,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首度发布了其“双核多翼”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并通过其宣导的以CPS为重点的远大智能化大数据创值体系,确立发力智能制造,助力制造强国的产业蓝图,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
▲ 深度布局大湾区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日前,远大住工与融创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琼州海峡经济带展开全方位合作,并与越秀地产建立技术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去年11月牵手保利地产,选址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后,半年内远大住工再次携手重量级地产企业聚焦 “新一极”陆续达成合作。
▲ 远大住工总裁唐芬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远大住工总裁唐芬表示,远大住工将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东莞、惠州、佛山、珠海、中山为辐射城市,“双核多翼”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做好产业延伸腹地琼州海峡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于技术储备上,已在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了成熟的技术体系、产品及配套服务,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新高地已具雏形,未来可期。
开放平台赋能 推进产业智能化转型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稳步推进,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广东响应《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将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智能制造的硬实力与高端服务等软实力的叠加提升,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升级。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良性互动、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实现了从传统的建筑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如何借助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中国建筑业实现智能制造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热点。展会现场,远大住工将其通过数字化向智能工厂转型,创新建筑信息技术服务的应用与成果等进行展示,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远大住工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行动纲领,全力构建远大智能云平台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CPS实现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达成工业化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参与各个环节的关键数据共享与协同,提供信息服务与创新应用,为行业赋能。
目前,远大住工聚集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推进BIM技术深度应用的高效规范化发展,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手研发的PKPM—BPCMAKER软件,具备包含建筑、结构信息的装配式产品设计能力,提升了以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技术标准为牵引的全流程建设水平,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发布;远大住工通过数据自驱动+柔性制造,叠加应用“BMI 、BPL”等分段式生产管理手段,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的生产方式转变,实现资源配置和运营的按需响应、快速迭代、动态优化,大幅提升经营效率,提速建筑业从“建造”走向“智造”。目前,30余家“远大系”公司已通过远大学院的成建制的标准岗位赋能课程体系,完成2万余人的赋能培训。
▲ 远大住工建筑研究院院长何磊发表演讲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引领带动发展
伴随着市场与政策双重利好,远大住工推出“远大联合”产业合作计划,实现了发展规模超100城的产业布局。当下,“远大系”加速蓄力,势头迅猛,多家合资企业密集迎来投产,并展开项目建设,走向市场化运营。
在珠三角地区,由远大住工提供PC构件及工业化技术输出服务的万科星城、泰禾金尊府、安宏基天曜广场、通州区永乐花园经济适用房一期、和信凯迪、温氏学院等项目已相继启动建设,涉及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等领域。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意味着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将以成熟的产品技术体系,推动装配式建筑从试点示范走向全面推广,将对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示范引领和产业支撑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时晟昊